光顯寺之戰的背是怎么樣? 這場戰役的結果如何?
雍正九年,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策零,在和通泊之戰中大敗清軍后,遣部將大、小策零敦多布率兵2.6萬東攻喀爾喀蒙古。清廷遣喀爾喀親王丹津多爾濟偕額附策凌率兵1.8萬(一說2.8萬)將其擊敗。隨即下令于拜達里克河、翁金河一帶筑城屯兵,與察罕廋爾(今蒙古國烏里雅蘇臺南)大營互為犄角,加強喀爾喀西部的防守。
雍正十年七月,噶爾丹策零率兵3萬,自額爾齊斯河(在今新疆境)上游,取道阿爾泰山南麓,繞避察罕廋爾清軍大營,潛至杭愛山厄得勒河(依德爾河)地區,攻掠喀爾喀首領哲卜尊丹巴領地。策凌等奉命率兵疾馳本博圖山(烏里雅蘇臺東南)阻擊。八月初,準噶爾軍偵知策凌西出,即突襲其塔米爾城(今車車爾格勒西南)牧地。策凌途中聞警,回師馳救,率所部2萬人(一說3萬)乘夜繞道出山背向塔米爾逼近,黎明時督兵從山上突下,突襲準噶爾軍營地。準噶爾軍人不及甲,馬不就鞍,倉皇向東南潰逃。清軍追至喀喇森齊泊,激戰二日屢捷。繼追至杭愛山南麓,該地右阻山,左逼水,道路狹窄,光顯寺橫亙于中,大軍不易通行。清軍趁準噶爾軍慌亂之際,設伏兵萬余于山側,又遣一部背水列陣,誘其往攻。旋佯敗,棄甲沿河而走,待準噶爾軍進入谷地,伏兵突起沖殺。準噶爾軍頓時大亂,被擊殺萬余人,欲渡河逃生者又被對岸清軍擊于半渡,溺死甚眾。噶爾丹策零率殘部乘夜拼死突圍,盡棄輜重牲畜塞滿山谷,遲滯清軍前進,自鄂爾渾河逃遁。